
最近,本花给大家推了不少新生代画师,和各式各样的“同人厨子”。
好像很久没聊过一些老牌画家了(仔细看了下,已经两个多月了......
8月份介绍的 柴本 Thores Shibamoto
每次翻看上世纪的作品,总能发现一些曾留下过深刻印记,如今却渐渐淡出主流视野的名字。
今天要讲的这位就是如此,他的名气不算高,但也称得上经典。
他就是,冈崎武士(Takeshi Kazaki)。

01
Clamp的密友!
一位“被迫”出道的漫画家。
冈崎武士,一位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漫画家。
他出道很早,小有名气的时候也很年轻。但在众多星光熠熠的老牌画师中,这个名字并不算是家喻户晓。
很大程度上,与他昙花一现般的漫画家生涯有关。

冈崎武士早年师从佐久间学习漫画,后来成为了著名漫画家松本泉的助手。
年轻的他目睹了漫画家的艰辛后,心生退意,转而想成为一名动画策划人。
于是19岁的冈崎武士带着自己的素描本和故事稿,找上了AIC动画制作公司(就是那个制作了《无限地带23》《泡泡糖危机》,最终因经营不善被母公司收购的那位(* ̄︶ ̄) )。


AIC的社长觉得他的企划案很有意思,让他回去等消息。谁知却等来了在《COMIC NORA》上进行漫画连载的决定。


1988年开始连载的《Explorer Woman Ray》(探险物语)
冈崎武士的漫画师生涯,就这么“被迫”开始了。

此后,他陆续创作了《精灵使》等作品,还曾担任经典作品《封神演义》的人物设定。


前者在角川书店的月刊《Newtype》上连载,在1997年日本媒体艺术节中获得了漫画部门“优秀奖”。


《精灵使》
冈崎武士那个时期的画风,可以用“唯美,厚重”来概括。
偏向于当时的主流审美,笔下的人物拥有标志性的大眼睛,线条感突出,色彩厚重浓郁,手绘感明显。




画面常常留有适当的空白,让作品在厚重之余,还多了一丝清新感。
本花介绍过的就十分喜欢他的画风,还经常临摹学习。


圈子内与其交好的漫画家大多十分知名。如大家熟知的寺田克也,还有创作了《X战记》《Clover》等经典名作的漫画家组合Clamp(C妈)。
后者与其关系极为密切,甚至曾用“互相救命”来形容彼此的情谊。


冈崎武士绘制的壹原侑子
那些年,Clamp几乎不与其他漫画家合作,却帮助冈崎武士绘制了《精灵使》的CD小册子,在《X战记》连载初期,还拜托冈崎武士帮忙绘制东京塔,来缓解繁忙的任务压力。
冈崎武士与Clamp的核心成员大川七濑合作过漫画《恋》。


《精灵使》的漫画单行本版权页里也有Clamp的名字,可见两者关系之好。
后来,冈崎武士的《Explorer Woman Ray》(探险物语)和《精灵使》分别于1989年和1995年被改编成OVA。
这两部作品在国内都十分冷门,那时OVA一词才出现没几年,Clamp在访谈中毫不吝啬地称其为“先驱中的先驱”。

《Explorer Woman Ray》(探险物语)OVA
至此,冈崎武士的出道之路不说多辉煌,但也算一帆风顺,充满了机遇。
没想到,却如昙花一现般,转瞬即逝。

原图小露,咱就顺手码了哈
02
好不容易上道后,
又“被迫”放弃漫画......
大概八九十年代,日本漫坛悄然兴起了一股追求极致画功的风潮。
不仅仅指手绘,更体现在画面的精细度。如巧妙地处理网点来制造丰富的视觉效果、描绘宏大的建筑场景,以及探索多种画法和表现形式等等。


少年少女漫刚兴起时,只要女角色够可爱就有可能出道。但那段日子,被一些画家形容为“不画到某种程度就无法出道”的时代。
很多漫画作品的原稿都变得格外“重工”,Clamp甚至曾开玩笑说:“干脆按克重算钱吧。”


冈崎武士的《精灵使》就连载于这个时期。遗憾的是,他没能跟上这股潮流。
长期高强度的伏案工作压垮了他的身体,连载期间他因肺气胸紧急入院,还因囊中羞涩向Clamp借了住院费。



为了摸索继续做漫画家的可能性,他陆续创作了《Lyrical Karen-chan》《恋》《Countach》等不同风格的作品,试图采用不同于《精灵使》的绘画方法,看看能否维持生计。

《Countach》

《Lyrical Karen-chan》

《Katsuko Working!》
“结果,好像不太能糊口的样子。”
但也同时感觉,以前那种极耗心力的画法恐怕坚持不了多久。
此后冈崎武士的肺气胸发作频繁,他无奈放弃了漫画道路,《精灵使》的连载也被迫中断。


《精灵使》
为了延长艺术生命,他决定转战插画界。
虽说摆脱了长期连载的压力,但插画圈也不见得好混。
冈崎武士:“漫画是带着希望读者感动、流泪、欢笑等愿望,来构建整体故事的。而插画则必须把这些东西浓缩在一张画里。从这点来说,插画也有它的难度。”



正因如此,冈崎武士早年在漫画中磨炼出的、善于捕捉角色情感与特质的能力,恰好有了新的用武之地。
他的画风被Clamp评价为“看起来很昂贵,很高档”。
这种气质在商业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。



他认为,作为杂志封面、书籍封面一类的门面担当,画作本身能让人感觉“值钱”,是作为插画师必备的素质。
这种“值钱”不仅是视觉上的精美,更要有“故事感”。



“我希望让人看了之后,能产生‘啊,融入了情感呢’,或者‘能感受到所画人物的特质’这样的印象。
不仅仅是画了眼睛、鼻子、嘴巴、发型,更希望能画出被描绘对象所散发出的氛围感。”





一句话来说,就是画出能\"标上价码\"的作品。


03
“我觉得,我不是画家。”
这些年,冈崎武士陆续出版了三本画集。除了商业作品,也收录了不少同人创作。





还有全新的《精灵使》插图。


讲谈社制作了《精灵使》的重编版,为中断的故事添加了一个尾声。
十多年后再次提笔绘制,冈崎武士已经从手绘转到了数字绘画,画风已然大概。
与出道作《探险物语》,以及《精灵使》时期的风格截然不同。








对于数字绘画,他有着两面看法。
一方面,他认为这种工具减少了画者与颜料、纸张磨合时间,十分方便。
但另一方面,他并不建议初学者尝试,否则很容易为了追求画面效果而堆砌笔触。
“没有手绘经验,就很难有意识地去控制线条的力度与停顿,容易让画面变得黏腻、软塌,缺乏骨力。”


尽管从事绘画行业多年,但在冈崎武士心里,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一个“画家”。
他对“画家”有着自己严格的定义:为自己而画,并能以此自成一派的人。
作为插画师,创作不可避免地要迎合商业、广告或出版等需求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必须时刻意识到客户的存在。

漫画亦然。
冈崎武士:“那种说想去无人岛画漫画的家伙是成不了漫画家的。这是通过不断积累,给读者带来感动、欢笑或悲伤的工作。如果无法预估读者看了这一格后,看下一格时会产生什么感情,是做不了这一行的。”
因为为自己画漫画的人,是无法考虑读者的。


这就是冈崎武士,一个画画的人。
或许从他的角度出发,这样称呼更为恰当。
和众多创作者一样,以“职业人”的身份,服务读者、磨砺技艺。
并在这条道路上,用自己的方式,一步一步走向那个,不知能否抵达的,名为“画家”的远方。

本文编辑:TXin
-THE END-
“青花喵”系列·人体艺术明信片
线条之美,玲珑曲线
在水墨肌理中益气探索中式美学吧!
点进下方超链接购买


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APP_一站式开户_元鼎证券官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